中盛音乐助力南昌交响乐团『英雄之城』音乐会

2024-11-23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英雄”这一概念始终有着丰富多元的内涵,不同的艺术家对其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由此也产生了诸多展现英雄形象与精神的艺术作品。11月22日晚,指挥家俞极执棒南昌交响乐团,携手第75届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比赛圆号演奏第一名金智成以及2024克利夫兰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得主韦子健上演了“英雄之城”音乐会,在英雄城南昌奏响了英雄主义的赞歌。

中盛音乐团队负责现场音视频同期录制

 
 
本场音乐会以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开场,这首作品以奏鸣曲式写成,选自作曲家为歌德同名戏剧而作的配乐序曲,主题围绕艾格蒙特的英雄形象展开。在俞极的指挥下,引子开头的和弦厚重而有力,萨拉班德节奏与木管下行的旋律交替出现,强烈的戏剧性将观众带入了需要屏息凝神的氛围之中。紧随其后的快板随着乐团层次分明的演绎,力量逐渐积攒、叠加,却在最猛烈之处戛然而止;悬而未决的属和弦里,尾声以极轻的力度开始生长、发展,逐渐壮大的过程犹如百川入海,到最后仿佛有雷霆万钧、横扫一切的力量,代表胜利与喜悦的结尾深深感染了现场每一位观众。

 
在贝多芬对荷兰民族英雄艾格蒙特伯爵的颂歌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部浪漫主义晚期作品——理查·施特劳斯降E大调第二圆号协奏曲。理查·施特劳斯偏爱用圆号来表现英雄奋斗、蓬勃向上的气质,他曾说过“圆号是最适合表现英雄的乐器,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它更合适”。而降E大调又是作曲家们创作关于“英雄”主题的惯用调式,比如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的另一部作品《英雄生涯》交响诗等都用降E大调作为主调。这或许是音乐史的某种暗合,也像是《英雄生涯》中主人公的原型(即作曲家本人)在古稀之年对自己辉煌一生的优雅注脚,更像是在十二音技法都在日臻成熟的彼时,作曲家回望浪漫主义的一抹余晖。当晚,金智成温暖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仿佛真的让观众看到“莫道桑榆晚,余霞尚满天”的金色天空。在最开始,金智成的第一句独奏像一把镶着宝石的钥匙带领观众打开了这部协奏曲的大门,紧接着圆号独特的音色被金智成展现地淋漓尽致,时而像绵延的溪水,时而又像雄壮的号角。第二乐章作曲家细致入微的情感在金智成与乐团的合作中得到了最细腻的表达;而在速度偏快、合作难度高的第三乐章里,我们又听到了金智成与乐团举重若轻又不失细节处理的默契配合,使得整个作品的音乐表现力丰富到了极致。

下半场以南昌交响乐团委约作品《英雄之城》开场,这首作品是南昌交响乐团特别邀请作曲家徐之彤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作。乐曲以江西民歌《十送红军》的旋律为基本素材,弦乐丝丝入扣,管乐嘹亮激昂,通过乐团的深情演绎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无数平凡却又伟大的人们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情谊,默默支持革命的故事。他们有着英雄般的革命与奉献精神,而乐团又用细腻的演绎将这份质朴的英雄情怀传递开来,更展现出南昌这座英雄城所具有的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鲜明色彩。

 
《英雄之城》过后,音乐会在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中迎来高潮。这部作品以浓烈的情感表达和艰深厚重的演奏技术闻名于世,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也有音乐学者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当晚韦子健对这部高难度协奏曲的演奏打动了所有观众。他在第一乐章的演奏像一位游刃有余的画家,无论是深远绵长的线条,还是色彩明暗的变化他都信手拈来,毫不费力;第二乐章又像一位朗读者,将音乐中的百转千回演绎得丝丝入扣、真挚动人;在第三乐章最后与乐团合在一处时,他的演奏更如大江奔涌,携裹着观众的热情直抵碧霄,辉煌的尾声在音乐厅中久久回荡,像是对这场精彩演奏的高声喝彩,又似英雄凯旋而归的壮丽赞歌。音乐会在观众久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本场音乐会“英雄”这一主题贯穿始终,不仅是对那些以独特音乐语言塑造英雄形象、传递英雄力量的作曲家们的致敬,也是对南昌这座英雄城深厚历史底蕴和英雄精神的生动诠释。至此,南昌交响乐团英雄之城音乐会圆满结束,但英雄的力量已悄然融入我们心中,激励我们继续向前,在时代的浪潮中续写属于我们的英雄篇章。

 

首页    资讯    演唱会音乐节    中盛音乐助力南昌交响乐团『英雄之城』音乐会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