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晚,指挥家朱曼携手小提琴家黄蒙拉,与南昌交响乐团一起在江西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了“漫步北欧”音乐会,为观众呈现了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都是以“D”为调主音,加之创作年份相近,可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盛音乐团队负责现场音视频同期录制。
音乐会上半场,小提琴家黄蒙拉与南昌交响乐团联袂演绎了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也是西贝柳斯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作曲家早年成功的小提琴学习经历使得这部协奏曲除了深邃的音乐表达之外,也有着高难度的片段与华彩。协奏曲伊始,演奏家黄蒙拉在高音弦乐的铺垫中“讲”出了第一主题,不急不徐、娓娓道来的琴声引得全场观众凝神静听;著名的华彩部分更是举重若轻、精彩万分,炫技的背后是浓淡相宜的精心构思。在经历第一乐章炽热与严寒的对比后,第二乐章在演奏家黄蒙拉的弓下温暖而动人,不见一处矫饰,却早已使音乐流进观众心里。第三乐章则在活力四溢的舞蹈节奏中燃烧出炽热之火,他充满张力的演奏将这份寒冷中的热情推向极致,如艺术家自己所言,“冰山下的火焰”喷薄而出,赢得满堂喝彩。
音乐会的下半场是西贝柳斯的《D大调第二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于1902年创作完成,并由作曲家本人指挥首演;修改后又于1903年上演修订版本。有人认为该作品是为爱国主义、反抗文化暴政所作;但也有人认为作曲家本人并无此意。第一乐章开篇最为重要、贯穿全曲的三度上行动机在弦乐的演奏下明亮而辽阔,与之相对的则是展开部管乐与弦乐绝佳配合所营造的山雨欲来、乌云压境之势。同样的对比也存在于第二乐章,在开头低音弦乐的拨弦“脚步”动机中,两支巴松奏响宛如悼歌一般的第一主题;经过几次高潮迭起的发展之后,最终走向作曲家本人标注“基督”的第二主题。第三乐章由激烈的谐谑曲引领,弦乐的三连音带着寒意在空气中回响;而三声中部则呈现完全不同的色调,木管组与圆号以极度温暖的音色呼应主部,令现场观众沉醉其中。第四乐章开篇紧接第三乐章,既有情感极度的释放,也有积蓄力量时的静水流深;两种强烈反差的音乐在乐团的演奏下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第四乐章最后盛大的尾声感染了全场观众,乐团以磅礴的气势奏响雄伟的旋律,宛若冰雪消融后的辉煌光芒。金色的音流如同破晓的阳光洒满大地,将观众带入充满胜利与希望的境界。
音乐会最后,指挥家朱曼带领南昌交响乐团向观众致以新春问候。音乐是跨越语言、连接情感的桥梁,它以独特的方式传递出团圆的喜悦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刻,我们期待蛇年与您再度相聚音乐厅,用音乐点亮每一个温暖的瞬间,共同迎接春天的到来!